返回首页

环球微速讯:丫丫回国,神话是时候破灭了

来源:观察网

作者 | even、黄瓜酸啤

来源 | 她刊


(资料图片)

千盼万盼,丫丫终于回国了。

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,丫丫目前已经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降落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这只旅美大熊猫的命运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。起因是一段丫丫身体状况堪忧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。

视频里23岁的丫丫双眼无神、肩胛骨凹陷、瘦骨嶙峋、毛发脏兮兮的,看起来在乞食,状态实在令人揪心,网友们都在网上请愿,希望丫丫尽快回中国治疗。

丫丫乞食

中国动物园协会、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专家集体对丫丫进行了健康评估——目前丫丫属于中等健康水平,血液检测基本正常,影像学检查无异常,未发现器质性病变。而它的皮肤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。

孟菲斯动物园实时直播丫丫的最新动态,在直播里丫丫的状态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好,又能爬树又能半夜加班干饭了。

丫丫干饭

太不容易了,今天正式落地,丫丫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。

聚光灯下的国宝

大熊猫的一举一动都牵着国人的心。

毕竟这是我国的奇珍异兽,古老年代生存下来的萌神。

爱圆滚滚专业十级选手,可以一眼就分辨出各大团子的姓名。

认不出来的假粉 罚一个「在看」

最有辨识度的顶流“女明星”,要数“三角饭团宝宝”——

和花(别名“果赖”)

图源:网络

一睹花花芳容的队伍总是人山人海,保安不得不喊话:

“游客请从树上下来,看不到花花的可以去看它的爸爸妈妈,长得都一样。”

但人们:不,它们长得不一样。

2020年,花花和双胞胎弟弟“和叶”在成都诞生,不久后花花便凭借惊人美貌破了圈——

眉清目秀,辨识度极高,看上去像一个可爱的饭团子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花花长相可爱,性格也温顺得与世无争,经常可怜巴巴地被“玖菜叶”组合抢食。

饲养员谭爷爷常给花花开小灶,用川普喊“过来”,于是它就傻白甜地改了名字、以为自己叫“果赖”。

顶流花花红透半边天,还走出国门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另一个顶流,在北京二环——热衷越狱的西直门三太子,“萌兰”。

建国后动物不能“成精”,但高智商的萌兰例外。

它饿了会敲盆催饭,顺便打一段碟;

无聊了越狱玩,爬墙挖洞,屡败屡战。

图源:新浪微博

平常乖巧时是“阳光开朗大男孩”;

攀到树枝上就变成了威武的“功夫熊猫”本熊。

图源:网络

大熊猫也会和动画角色撞脸。

比如花花的大侄女“艾玖”,就一双大耳朵,神似米奇。

“小丫“则在潦草的发型中,有着几分炸裂的可爱。

左“艾玖”,右“小丫”

中国大熊猫宝宝,除了四川亚种,还有一支秦岭亚种。

秦岭大熊猫更偏“猫相”,耳小、头圆、体型圆嘟嘟。

秦岭曾多次拍摄发现棕色大熊猫的踪迹,有着全球唯一现存的人工饲养棕色大熊猫——“七仔”。

图源:网络

七仔因为稀有的毛色被称为”国宝中的国宝“,喜爱它的人类总是调侃道:

“生到一半没墨了。”

“大熊猫,但掉色。”

“不吐舌头也能拍彩色照片了耶!”

图源:网络

也有不少团子远渡重阳,在世界各地旅居,大多数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。

一路成长,都是众星捧月的待遇。

旅居日本的“香香”不久前回国。

作为东京上野动物园首只成功存活的大熊猫幼崽,香香被所有人关心爱护,注目着一步步长大。

它出生后人们抽签看望,它离开日本前游客仍需限量摇号才能送别。

不少人排了五六小时的队,挥泪和香香说拜拜。

图源:网络

身处韩国的“福宝”,也在“溺爱”中长大。

饲养员姜爷爷担心它听不懂汉语回国后会被大熊猫们孤立,于是自学汉语和它交流;

另一位饲养员宋爷爷,则手工制作各种玩具,为它丰容。

图源:网络

芬兰在中秋佳节时,请来合唱团为大熊猫演唱中文版《但愿人长久》,以解思蜀之苦。

俄罗斯的“如意”“丁丁”,增肥40斤,被养成了“战斗之熊”。

图源:网络

所有人都痴迷于大熊猫的可爱。

他们憨态可掬,一点没有猛兽的尊严。既是圆滚滚的小团子,粘人,耍赖,抱饲养员大腿;

也像个悠闲的老大爷,替打工人体验退休生活。

图源:网络

丰收的日子里,树上还会结出一个个大熊猫;

两脚兽隔着屏幕一口一个熊猫果果,直喊一句血槽已空。

图源:网络

不愧是我们特有的珍兽,收割全世界的爱。

不被看见

的野生大熊猫

虽然可爱,但她姐泼个冷水:

大熊猫不是人类的宠物,它们本是大自然的造物,无法居于一隅围笼。

2021年,我国野外大熊猫数量达1800+,受威胁程度降级——由濒危降为易危

图源:新浪微博

人们为野外大熊猫数量增多而欣喜,但也不得不承认,镜头之外的野生大熊猫们的生存境遇,少有人知。

关于大熊猫,广为流传的只有可爱

图源:网络

我们知道它在漫长的进化中,突然选择了吃素,由于营养摄取少,于是一天一半时间用于进食,吃完就睡又养成了佛系的性格;

与此同时还是个近视眼。

似乎“软萌呆”到离开人类保护就坐等灭绝的地步。

图源:网络

但实际上,大熊猫的咬合力惊人,运动矫健,嗅觉敏锐,进化出了擅握的六指......

繁殖难的问题也主要是出现在圈养情景中。

它们生存了上百万年,从有恐龙的年代活到如今,也本该继续坐拥森林、占山为王,肆意地生存下去。

某奶酪公司制作的“熊猫暴徒”广告

但由于人类的发展,出现了很多问题。

去年夏天全球气温上升,川渝山火惊人,气候异常对大熊猫的生存也造成了很多影响。

一方面全球变暖会改变许多野生动植物物候,对大量物种有灭绝威胁;

另一方面气候和森林火灾,可能会造成大熊猫食物的减少、歉收,引发大熊猫的食粮危机。

《野生动物学报》

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,将进一步缩小。

对大熊猫“栖息地碎片化”问题的重视,也迫在眉睫。

野外大熊猫数量虽然持续增加,可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资料显示——

“现今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仅限于四川、陕西、甘肃三省的 6 个山系。”

图源:新浪微博

野生大熊猫被隔离成33个局域种群,除了地理地势、自然变迁的原因,也与矿物开采、人工修建、铁路公路的铺设有相当大的关联。

大熊猫的生境被天堑、人力切割成33座地缘孤岛。

种群间的孤立一方面会造成近亲繁殖、基因退化,目前已有的几十个小族群大熊猫的灭绝几率大大上升。

另一方面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导致大熊猫本身的觅食行为被打乱。

图源:网络

简单来说就是,在一种竹子开花时,它们本可以选择别的竹子进食——大熊猫也会在不同季节食用竹子的不同部分,但由于地缘阻隔切段,大熊猫的一系列行为也将受到限制,

这种对比不由得让人揪心。

我们自以为对团子无比关心、如数家珍;

可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现状,少有人知、不容乐观。

从看见大熊猫

到看见它破碎的家园

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反思的声音说“警惕大熊猫饭圈化”。

其实我理解粉丝们的心声,就是盼着自己心爱的大宝贝过得好,看着镜头里的它开开心心,自己也能打起精神,新的一天充满能量。

倒没有饭圈化这么魔怔。

否定一件事是简单的,难的是“然后呢”,喜欢大熊猫亦是如此。

成为大熊猫的粉丝只是路径不是终点。

最终,这些流量这些关注这些资金,都应为我们心爱的动物们创造它们想要的生活。

没有人能拒绝大熊猫的憨态可掬,它是我们的国宝,同时兼具“旗舰物种”和“伞护物种”的特性。

旗舰物种是指广受人们喜爱的动物,能够吸引社会各方关注保护事业,大熊猫又是旗舰动物里尤其萌动可口的万人迷,谁看了不感叹“血槽已空”。

伞护物种,则指熊猫是一把大伞,保护了大熊猫这把大伞就成功地保护了熊猫栖息地,以及这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。

因为熊猫在分布区能与大多数物种共存,它所在之地又是我们国家森林特有物种分布最集中的地区,拥有非常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物种。

保护大熊猫的同时其他物种也能享其庇佑,保护效果事半功倍。

又萌、保护效力又高,所以把大熊猫的图案作为WWF(世界自然基金会)的会标,再合适不过了。

既是如此,那就更加不能忘记保护大熊猫的初心——不仅要拯救、保护、培育大熊猫这个濒危物种,更重要的是保护它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倘若任由环境恶化、全球变暖、栖息地破坏,即便大熊猫数量上去了,它们依然失去了家,无家可回,无处可去,成为动物园里、直播镜头下的毛绒玩具。

这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,而变成了人类当救世主的自我感动和表演。

正如中国生物学界泰斗潘文石老先生所说:“熊猫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,并不是为了在动物园里取悦人类。”

在白熊坪很多年默默守护野生大熊猫的工作者刁鲲鹏,解释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关系,“能保持在人看不到的状态,对熊猫而言是件好事”。

好多人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。不,绝不是朋友,野生动物顶多是人类的邻居。我们和邻居互相尊重就行了,没必要像朋友似的那么亲密。

其实都在说同一件事情,人类能不能把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偶尔稍微放下一点点,想象一个人与动物互相尊重、友好相处的世界。

既不是人类站在金字塔顶端俯视、奴役、驯化动物,也不是自以为是地仰视、偶像化它们。

镜头下的熊猫坐拥万千粉丝的宠爱,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名字、性格、人物小传,甚至随便一个动作都能拟人化出心理活动。

尽管如此,大熊猫依然不是我们人类的宠物。

人们也许会觉得大熊猫不停摇头晃脑的动图非常可爱,或者它倒着走动、来来回回踱步的样子憨态可掬,但这其实是人类的“以己度熊”,很可能这属于熊猫的刻板行为。

动物“刻板行为”是当动物处在圈养环境中无法满足户外行为需求时,会出现这种无意义的、反复的行为,比如兔子疯狂舔毛、猴子乞食、雪豹走来走去、棕熊重复原地跳跃……

这不是它们在卖萌,而是动物精神状态不佳的信号,它们困在浑然不觉的郁闷和对郁闷的无效挣脱中。

正因如此,有人认为“把动物从野外送进城市、供人们观看的动物园是有原罪的”。

从历史发展进程上看,这种观点不无道理。

从古罗马收罗珍禽异兽到皇宫里,供皇帝和贵族玩乐;到后来动物园作为公共空间,成为平民百姓老少咸宜的合家欢选择,这完成了一个权利的让渡。

忽必烈大汗坐四象木轿

但动物园的理念依然是为市民提供精神娱乐活动的场所,还是“人本位”的逻辑;直到近年来动物园行业开始倡导“动物为本”“让动物园逐渐野生”。

这或许是又一次权利的让渡、观念的革新。

被冠以“最穷动物园”的西宁野生动物园园长齐新章开了个公众号,记录动物园的事,就叫“原罪与救赎”

原罪指动物园圈养动物;救赎则是提高动物福利,做保护教育,以及动物救助、种群复建等救赎野生动物,做好动物保护便是救赎人类自己。

西宁动物园的雪豹

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也在做同样的事,不仅率先取消了动物表演,还大力搞丰容。

创造性地不再以动物命名场馆而是用生态系统来区分,每个场馆有不同的动物混居,还原野生动物实际生活的状态。

南山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认为:

现代动物园不是人类的娱乐场所,而应该是动物在城市的大使馆,大使馆主权属于动物,人类来动物园是去它们的家里做客,客随主便。

以前动物园默认不展出老弱病残的动物,现在也在逐渐尝试让人们看到它们:

送别33岁的老寿星马来熊“老马”,写给它的讣告感人至深;打架受伤变成三条腿的豹子“越越”去到原始森林场馆后能上到9米高的地方……

富有探索精神的三条腿越越

动物园成为生命教育的场所,人类在这里学习如何作为一种生命陪伴另一种生命。

说得玄乎一点,这可以是人类的禅修,如何放下我执,成为他者,创造一种民主实践的可能。

回归野外成为动物保护的最终目标,大熊猫也是如此。

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终极目标是把圈养的大熊猫放归野外,壮大野生种群,让熊猫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里。

核桃坪就有这样的野化培训基地给熊猫幼崽做野化训练,能否野化放归成功,一切还任重道远。

但不要小瞧了大熊猫这个神奇的物种,它们如此古老,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,它活了下来,同时代绝大多数动物都没有。

它们本是肉食动物,体内依然保留着过去食肉特性,却主动选择吃竹子,即便体内没有食草的肠道和菌群,不过取食的巨大转变让熊猫获得充足食物,避免与其他物种直接竞争。

所以熊猫也许不是进化史的败笔,而是诡谲的赢家。

演化生物学家斯蒂芬·古尔德惊叹道:“熊猫身上展现了过往历史对不完美现实的奇异掌控。”

这像是进化史上的神迹,所以给这个“扮猪吃虎”般的强大生命多点信心,它们已经跑赢了时间,还将继续赢下去。

监制 - 她姐

作者 - even、黄瓜酸啤

微博 - @她刊iiiher

点击「她刊」阅读原文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