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
实现5年“再创一个新蒙牛”,卢敏放还有信心吗?

来源:顶端新闻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卢敏放高举高打的口号背后,难掩蒙牛仍在“吃老本”的尴尬。

作者 丨 期报财经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编辑 丨 九鼎

2020年,双牛鼎立下的伊利和蒙牛,迎来命运分野。

面对即将进入“千亿时代”的伊利,当年营收760.35亿元的蒙牛和总裁卢敏放,立下了5年“再创一个新蒙牛”的Flag。

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,蒙牛一改往日的高调,淡化了这个中短期目标。因为,对于今年业绩刚刚破900亿元的蒙牛来说,想要“再创一个新蒙牛”,此后三年均要实现200亿的营收增长,在业内多名人士看来,这个难度相当大。

作为上市公司而言,业绩目标往往意味着对投资人的承诺。被蒙牛晃了一下的投资人,也在资本市场上,用股价表达了不满。

作为乳企的龙头之一,蒙牛的模式与渠道已经十分成熟。成熟的背后,也意味着很难再实现指数型增长。在奶粉、奶酪领域的大举并购,成为蒙牛催生业绩曲线的重要手段。

然而,一群“军舰”的组合,能否组成乳业“航母”?在2022年的财报中,或透露出蒙牛的多重隐忧。

01业绩增长背后

蒙牛财报显示:2022年,蒙牛实现收入925.9亿元,同比增长5.1%;经营利润为54.2亿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
在去年的消费场景下,蒙牛经营利润双位数属实不易。不过,透过数据看本质,蒙牛的这份业绩背后,有着不少非常态因素。

第一,节流成为蒙牛提升利润的手段之一。数据显示,蒙牛去年销售及经销费用同比减少4.9%至223.47亿元,在总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26.6%下降至24.1%。尤其是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,大幅减少23.8%至54.95亿元。

这其中,有去年线下场景受阻的影响,但乳业是典型的营销驱动型行业,蒙牛营销支出收缩并非良性循环,从行业特性看,如果长期坚持或对整体业绩产生深远影响。

第二,蒙牛上半年出售子公司稳住了面子,但同样是非常态收入。上半年,蒙牛毛利润174.59亿元,同比微降0.5%,但归母净利润却为37.51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27.3%。

蒙牛的解释为其他收入内的其他金融负债公允值收益,以及出售一家子公司的收益增加,导致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至54.863亿元,同比大幅提升26.3%。

蒙牛出售子公司的交易方颇值玩味——财报显示,蒙牛将非全资子公司内蒙古爱养牛科技有限公司(下简称:爱养牛)48.66%的股权,出售给联营公司中国现代牧业,交易完成后,蒙牛持有爱养牛25%股权,爱养牛其后作为联营公司入账。

根据财报显示,截至2022年底,蒙牛拥有现代牧业56.36%的股权,掌控后者的话语权。此外,爱养牛的股权出售卡着2022年6月完成交易,或也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。

第三,2022年11月底,蒙牛乳业完成对妙可蓝多的要约收购,收购完成后共计持有约1.81亿股,占股份总数的35.01%。此外,自2022年11月30日起,妙可蓝多纳入蒙牛乳业并表范围。

这也意味着,被蒙牛纳入其他业务的“奶酪板块”,在业绩上也沾了些许妙可蓝多的光,而去年12月,也恰是奶酪的消费旺季。

02卖掉君乐宝股份,或是蒙牛的遗憾

从业务板块看,液态奶仍然是蒙牛的基本盘。数据显示,蒙牛液态奶营收782.693亿元,同比增长5.1%。

对于市场来说,液态奶市场已经非常成熟。如何寻求新增量和新引擎,成为蒙牛需要解答的问题。

从财报表述看,冰品、奶酪、奶粉成为蒙牛寄予厚望的“三驾马车”——其中蒙牛冰淇淋收入56.524亿元,同比增长33.3%;而仍被归纳在“其他业务”中的奶酪,和其他收入一起,占比总营收的5.2%。

去年,蒙牛冰淇淋业务的亮点,是和茅台联合出品的茅台冰淇淋。但根据公开报道显示,茅台冰淇淋上市之后至去年年底,7个月营收约为2.62亿元——虽然是爆品,但仍需要培养市场。

奶粉行业,或是蒙牛较能发力的奶制品细分赛道之一。奶粉业务出身的总裁卢敏放,本应带领蒙牛在奶粉赛道大放异彩,但现实总有些残酷。

蒙牛的奶粉业务由2021年的49.49亿元下滑22%到38.6亿元。和2019年奶粉业务79亿元的峰值相比,2022年蒙牛的奶粉业绩已经腰斩。

此时的蒙牛奶粉板块,或许也在思念君乐宝的好。时针回拨,2013年蒙牛乳业斥资百亿收购雅士利。2016年9月,雅士利奶粉负责人卢敏放来到蒙牛,成为新任总裁。

而就在卢敏放担任总裁的前4个月,雅士利斥资12.3亿港元从达能手中购入多美滋中国业务,后者亦是卢敏放的老东家。

卢敏放就像爽文男主,一口气成为两位前东家的新主人。但从2013年到2020年期间,雅士利的营收始终不理想,2022年,雅士利去年收入约为37.38亿元,又同比减少15.7%。

2019年,蒙牛乳业以40.11亿元卖掉持有时间长达9年的君乐宝股份,后以71亿元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。

蒙牛选择洋品牌、放弃了本土品牌的决定,同样和并购预期大相径庭——2021年,贝拉米营收只有5亿元,较2020年的10亿元大幅缩水;而君乐宝2021年营收已经突破200亿元。根据财报数据推算,贝拉米收购前的2018年营收约16亿元,但预计今年只有1亿元左右。

奶粉想要成为新的增长极,或任重而道远。

03并购这条路,是蒙牛的“双刃剑”

当然,在“强者恒强”的马太效应加持下,蒙牛仍是优质的白马股。

对于蒙牛和卢敏放来说,稳住基本盘就能保证业绩无忧,向资本市场将新故事才是他们需要的。从当前看,蒙牛的不少业务,实际上还是吃卢敏放来之前的“老本”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也是卢敏放急于“再创一个新蒙牛”的原因之一。

比如,年营收超300亿的大单品特仑苏,是早在2005年就推出的品牌。2016年,特仑苏就有了110亿元的营收体量。在卢敏放时代,特仑苏更多是靠迭代来适应市场即可。

而蒙牛冰淇淋中的当打品牌随变冰淇淋,同样是2000年就上市的品牌,至今仍在承担着市场攻坚的重任。

在卢敏放时代,并购成为关键词之一,几乎每一年都有大手笔的并购。从长远看,蒙牛从上游的奶源,再到奶粉、奶酪等板块的布局,抢占了市场先手。但从负债的角度来说,也在负重前行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蒙牛负债总额677.6亿元,同比增长20.78%。

此外,蒙牛通过并购积累的巨额商誉值,也面临减值的风险。财报显示,2022年,蒙牛商誉值为88.878亿元,而在2021年这一数据为48.576亿元。

财报还显示,蒙牛2022年商誉减值7.424亿元,而2021年的商誉减值为6.212亿元。这样就意味着,一旦蒙牛并购整合不及预期,仍将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。

并购而来的业务总不像自己培育起来的企业那么得心应手。有文章就分析认为,雅士利被蒙牛收购后,原有管理团队离开,新的内部管理相对薄弱,再加上后期多品牌整合,进一步加剧雅士利管理层的矛盾。

总的来说,随着线下消费场景的复苏,蒙牛也正在迎来新的市场机遇。背靠中粮以及贴有“国家队”标签,也让蒙牛在整合资源方面颇有建树,从茅台冰淇淋,到业绩会上披露与同仁堂的合作,都是蒙牛寻找新动能、新契机的积极信号。

对于蒙牛而言,少些不太可能实现的口号,多些实在的市场动作,或许才是投资者和消费者所愿意看到的。

- END -

标签: